1021日上午,我院举办了丽泽群学讲坛第38场系列讲座——人工智能技术自主化的相对性与风险治理。本次讲座由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刘成斌主讲,welcome皇冠地址副院长孙春颖和社会学学位点负责人袁松共同主持,我院师生踊跃参加。

 

     


技术奇点及其实质:自主性

 

  讲座伊始,刘成斌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趋势”集体学习上的讲话为引,抛出“AI替代人的劳动还是人”这一问题,并借此阐述了人和人工智能的区别:人是没有限定的、富有生命的有机体;而人工智能的任务具有特定性,其本身是机械的无机体。故刘教授指出现阶段的AI仍然无法代替人类

  围绕“何谓技术奇点?”这一问题,刘成斌教授借用****的定义向同学们解释了“技术奇点”的概念:在一个假设的未来时间点,当技术增长变得无法控制和不可逆转时,会导致人类文明发生不可估量的变化。而“技术奇点”是一个根据技术发展史总结出来的观点,且该观点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会无限升级,最终将会无法控制,人类社会也将成为一个人工智能统治的社会。

  接着,刘成斌教授提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解读视角——机心,并指出技术均存在机心。而从技术奇点的形而上审视机心的境界,它可分为术,艺,道,灵”四个阶段。同时,刘教授指出技术奇点就是“道”“灵”融合的技术,技术既让有机的生命实现财富、生命增长,又使其置于风险中。而人类只有在机心上从有机出发,应用形而上去驾驭技术,把握住效率与安全的平衡,才能破解科学技术双刃剑的悖论。

 

技术与人的关系

 

  刘成斌教授以庄子的故事引入靠技术是人的生存价值吗”这一话题,并由此阐释了技术与人的三种关系。其一为具身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人与技术是合一的,技术被当作人的器官,人、技术和世界形成了共生关系。第二种关系为诠释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技术脱离人,成为人所面临的客体,此时的技术只是“客体化”的人造物,技术与世界一起成为主宰的对象。第三种关系为他异关系,此时技术独立为一个生活世界的系统,从客体世界中拥有自主性,技术能成为“异化的他者”。在这一关系中,技术与人是一种竞争关系,chatGPT“人工智能”即是自主化技术的一个典例。

 

    风险社会的应对与探讨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刘成斌教授指出技术具有置身性、同步性、进化性、自组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又聚焦AI是否会失控“这一问题,进一步阐述了DeepMindCEO的观点:AI未来有可能会拥有自我意识

   刘成斌教授对医疗技术的终极目标进行了再思考,认为永生不应该成为人类的目标。而对于客观存在的风险,刘教授则认为这是一种技术随着时间进化过程中“异化”意外衍生之物。技术失灵、伦理困境等问题都体现了技术的滥用是缺乏“道”和“灵”的表现,缺少了科学社会的参与和人道主义的支持,并侧面反映出社会学的重要性。


   此次讲座刘成斌教授通过回溯技术标准建构技术路线选择的社会过程,指出技术进化的逻辑在于科学家和工业决策者对技术风险的筛选。从公共风险预防与化解的视角来看,人类需要用“效率进化和安全优化彼此耦合”的原则对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技术体系进行全面的社会系统建构。

   在提问环节,针对学生的疑惑,刘教授一一给予了详实的解答,使讲座的主题再次得到了升华。现场学生表示收获颇丰,不但深刻地了解到了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明晰了如何运用社会学知识协调人与自然的整体性,还认识到了:人工智能在内的技术体系需要进行社会系统的重建,并以此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