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日下午,welcome皇冠地址传统营造技艺“传二代”研培班在welcome皇冠地址省非遗研究基地开展“地方传统营造技艺的特点与发展”主题研讨会。此次交流研讨突破以往专家授课、学员听讲的教学模式,实行翻转课堂新模态,由学员主讲,专家教授导引、点评。

研讨会本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宗旨,由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非遗项目的学员围绕着研讨主题介绍自己所属项目的相关情况,其他学员进行提问和交流。本次研讨活动由宣炳善老师主持,研培班学员、非遗保护专业教研室的陈映婕、韩雪春两位老师共同参与讨论。

陈贵林、蓝华山、孙珉三位学员结合自身的传统技艺实践,分别展示了雕塑创作、古建筑营造中的核心技艺“讨签付签”和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三个非遗领域的基本概况、传承经历与实践思考,极大地丰富了学员们的专业知识与行业经验。

31岁的陈贵林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东阳木雕的传习弟子,作品《钟生》于2016年获得全国高校毕业生雕塑作品优秀奖。他结合自身的木雕技艺,以金属材料为灵感,不断进行创造与创新。在承袭传统雕刻手法的同时,他在创作中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作品《遁形》在第三届“汇创青春”上海市文化创意展示中获得金奖,作品《云起》《未艾方兴》《秋赋》《镜花石》等参与了全国九城艺术联展。他将传承与现代二者结合进行雕塑创作的艺术实践,为学员们提供了当下非遗传承的新思路。

学员陈贵林发言

31岁的蓝华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县级传承人,他的发言重点围绕着古建筑保护中正在处于濒危的核心技艺之一“讨签付签”而展开。

被掌墨师傅称作是“看家本领”的“讨签付签”,即在精确计算梁枋上榫头的尺寸后,把柱子上榫眼的尺寸标记在一根细签上,即“讨签”;再根据签上的尺寸标记在梁枋上,准确制作出榫头的大小和位置,叫“付签”。一栋房子用到的签能达到上百根,而目前掌握该技艺的师傅也已经不多。

他强调该技艺完美地结合了力学、哲学、美学和数学等多个学科的丰富知识与宝贵经验,充分显现了古建筑营造技艺的魅力,继承和发扬该技艺显得极其重要和迫切。

学员蓝华山发言

  

37岁的孙珉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习弟子,她首先通过一段生动的视频为学员们简单介绍了香山帮的历史沿革、技艺特征与传承现状,详细描述了香山帮匠人们工种的细致划分,以木匠领衔,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于一体。

她从自身在古建行业中从事的运营、推广和管理出发,例举了一些运用传统营造技艺进行商业化创新的个案,如拙政江南、泰禾姑苏院子、苏州桃花源、当代·苏州府等新中式建筑群,认为传统营造技艺在原材料、生产工艺、制作周期、经济成本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是对时代需求的适应,仿古建筑也可以较好地传承与保留传统建筑的结构、布局、色调等风格和意境。

学员孙珉发言

宣炳善老师最后总结,手艺人不仅要充分了解地方传统建筑营造的特点与风格,提升自身的技艺水平,不断思考和学习,同时也要善于交流表达和营销产品,积极投身于相关的保护与传承活动当中。随着后续课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学员们要保持相互切磋交流的学习氛围,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研讨会现场

学员们展开讨论